致敬-热贡唐卡四大师-尖木措大师
2006年,热贡唐卡被列人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热贡唐卡艺术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隆务河流域的上下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四村,作为“艺术四寨子”,是热贡艺人最多最集中的区域。在热贡地区,画师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1917年尖木措大师诞生于吾屯下庄李加部落,成为一位画师对他而言似乎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据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索南回忆,尖木措大师是1915年出生的,户口上写的是1917年出生,实际上他是1915年8月15日出生的。12岁时他开始学画,20岁时已能独立自主了。那时候他去师父家,白天不会教他画佛像的,白天他要给老师家放马和做饭。放马时他会偷带一些画师的诸如红土类的工具,然后就趁放马时偷偷练习。
尖木措大师,精通藏、汉双语。他幼时在吾屯下寺出家为僧, 直到“文革”期间还俗。1930年,尖木措师从本巴太学习唐卡绘制,后拜巴完为师学习泥塑。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博纳广采,15岁时跟随恩师在青海各大寺院绘塑佛像。23岁出师后,也是边自学边摸索,辗转在青海、甘肃、西藏等地,绘画、塑像作品达数千件,以磨炼自己的技艺。
像所有热贡画师一样,外出绘塑佛像的过程是艺术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既能开阔视野,又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方法、接纳新事物的机会。为了娴熟技艺,成为一名受人敬仰、技艺高超的画师,在唐卡之路上有所建树,完美地画出心中的神佛,所有年轻的热贡画师都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辗转各地边绘塑边拜师学习。
尖木措大师曾到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哇业寺泥塑过面具、佛像并绘制间唐等。据说他到四川阿坝州绘制唐卡时,曾拜当地一 名艺人精学绘画艺术,并构绘吾屯下寺的间唐《四大天王》的草图, 这幅间唐被公认为是一幅尚水平的艺术作品。他在甘肃拉卜愣寺德哇活佛处绘制过《八十尊宗喀巴》、《历代德哇活佛传》等间唐,在拉卜楞寺新建的大经堂两边墙面上画有一 千尊释迦牟尼和《十六尊者》等大量唐卡作品。在此期间,他得到了拉卜楞寺寺管会的多次嘉奖。
在家乡,尖木措大师为隆务寺大经堂绘制了《释迦牟尼传》、《吉祥天 母》、《宗喀巴师徒》、《如意宝藤》等间唐;为隆务寺密宗院泥塑了《玛囊金刚持》;为牙浪村庙、果拉卡寺泥塑主佛《莲花生大师》。也曾为同仁吾屯下寺、尕沙日寺、曲玛尕日寺、郭麻日寺,尖扎县囊日塞康, 循化县文都寺等藏传佛教寺院泥塑过高达十余米的主佛《弥勒佛》 等多尊佛像,并为上述寺院设计制作了巨幅堆绣——晒佛唐卡。
尖木措大师毕生从事热贡绘塑事业,一生创作唐卡和雕塑作品3 000余件。他的唐卡绘画和佛像雕塑堪称翘楚,至今周边寺院的大佛堆绣和佛像多是大师生前的作品。吾屯下寺的弥勒大佛堆绣长80余米,每逢藏历大年初八热贡本地寺院都会举行“晒大佛”仪式,弥勒大佛堆绣是尖木措大师带着众弟子用时一年多设计完成的。热贡地区吾屯下寺弥勒殿及宗 喀巴大师殿内两尊雕塑大佛亦是尖木措大师给寺院留下的宝贵财富,安多地区知名寺院如塔尔寺、拉卜楞寺、隆务寺等都有大师的唐卡或雕塑作品传世。
20世纪80年代班禅大师亲临到此开启法门,从那时候开始,尖木措大师带领一些知识青年普及吾屯艺术。不论是画唐卡还是做泥塑,线条框都是他打的,之后我们想修建弥勒佛像,可是政府不批准,然后他就辞职。我们的弥勒佛像、吾屯下庄的弥勒佛像、郭麻日的弥勒佛像、曲玛嘎日的弥勒佛像、昂啦塞康的弥勒佛像、比多班禅大师慈堂的弥勒佛像、朵颐的弥勒佛像、噶赛的弥勒佛像,还有佛陀像,总共画了十二个之多, 都是大型的佛像。
热贡唐卡的发展成型历经岁月沧桑与磨难,19世纪以后的近代时期是热贡唐卡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 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被誉为“热贡艺术四大天王”的更藏、久美噶达、夏吾才让和尖木措。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凡响。
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流派有别于其他藏族地区艺术,尤其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作品一经拿出,即知是 热贡地区的佳作。以尖木措大师的唐卡作品为例,其整体色彩较为清淡,主佛之外,背景空间较为开阔,布局疏密有致,具有一种清雅之感。尤其是他的用金技巧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在不同深浅的衣饰涂金中,他用一种极细骨针,趁金粉未干之时,悉心勾刺出各种花纹图案,使得衣纹和甲胄有了不同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效果,并且还有了异样的质感。据说,他的色彩感觉极好,可以在不用金时,运用色 彩明暗对比,使佛像光彩夺目。这一特点,在他精心绘制的唐卡 《宗喀巴王形象》及壁画《增长天王》中表现最为突出。
传统的艺术大师,除了擅长画唐卡,对于其他艺术种类也是融 会贯通。尖木措大师的泥塑水平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藏区很多寺院中的主佛弥勒佛、文殊菩萨塑像都出自他之手。他的塑像, 神态和色调并重,喜怒哀乐分明,以他塑造的弥勒佛最为典型和突出:面容和蔼、双目慈祥,仿佛弥勒亲降人间。因而,人们送他“弥勒大佛尖木措”的尊称,可见民间对其高超技艺的充分肯定。
自从尖木措大师以唐卡作品《六臂怙主》一举成名后,尖木措大师的足迹遍及省内外,对热贡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 纪80年代初,尖木措大师和他的学生夏吾等带着100多幅唐卡作品在北京展览,引起轰动,精美绝伦的热贡唐卡始为更多人知道。
因为尖木措大师的绘画技艺和泥塑艺术水平获得公认,20世 纪80年代,十世班禅大师到黄南视察时特意接见了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人品好、唐卡画得好,鼓励他精益求精、多画唐卡、多带弟子,发扬光大藏族唐卡绘画艺术。
尖木措大师为人特好,宽宏大度,为人憨直,从不伤害他人,为村里 的事也是尽心尽力。唐卡他也给村里画,泥像他也为村里塑, 无论唐卡还是泥塑,他都无一不精。他从不给别人心里留下 阴影,满口是好。比如你说“尖木措大师,为我画一幅吧”,他 的回答永远是“好的,拿纸来”。
“文革”结束初期,整个热贡艺术核心区域的5个村庄中,原来老一辈的艺人大都过世,技艺超群的已所剩无几。尖木措大师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积极教授徒弟,带出了索南、卡洛、夏吾 才让(小)、扎西尖措等30多名颇有成就的学生。
现如今,热贡地区的画师很多,他们都是一个教另一个, 另一个再教另一个,手把手带出来的。吾屯村的所有画师,至少百分之九十都是受过他的教诲的。他所培养出的青年画师扎西尖措,绘画水平很高,在19岁时为吾屯下寺弥勒殿绘制间唐《多闻天王》,不但继承了传统技法,并且已有创新,在色彩运用上,开始使用一些现代绘画技巧,为热贡艺术的创新拓展了新路。
尖木措大师的女婿索南秉承大师的精神,以深厚的艺术天赋成长为热贡唐卡画师中的佼佼者,继承了尖木措大师的人格品质和绘画功力,是当下热贡画家实力派中的中坚力量。1996年,尖木措大师和索南分别受邀成为《彩绘大观》的总顾问和画师。
经过一代代传承人的积极努力,现今吾屯村从事唐卡绘画工 作的约有1万人左右。2000年,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开办热贡艺 术专业,聘请夏吾才让(小)为教授,至今累计有300多名学生跟他 学习唐卡绘画。如今,热贡艺术专业已有研究生学位。
对于一位好的画师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显得非常重要。 据说尖木措大师每天5点起床念经,除了绘制唐卡、雕塑佛像外, 一串石头念珠从不离手,正是这样时时锤炼心性,使得他教授徒弟时严慈有度,并时时贯穿佛法的讲解。或许是源于这样深刻的佛法修为,大师耄耋之年而无疾,养女与索南陪伴左右。2002年3 月,他在午睡后安详去世。他的《南方增长天王》《六臂怙主》《宗喀巴王形象》等已成为热 贡艺术中的精品,留在世人永恒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