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热贡唐卡四大师-久美噶达大师
久美噶达,1921年出生于同仁县年都乎村。6岁时出家到扎 西达吉林寺,一边学佛经一边师从艺名卓著的曲旦画师学习绘画、 雕塑。其唐卡绘制风格,画面清新、形象分明、立体感极强,根据事物特性决定人画方式,如以有无胡须区分老幼。成名作是藏于隆务寺的缎边大卷轴壁画。
久美噶达出生在年都乎,他小时候不叫久美,小时候叫德格加,从小就喜欢画画,不用别人督促他学,对泥塑也非常热衷。据说他每天都手捏着一团红土,总想着如何塑泥像。每天他的手都是沾满红土的,家里人也曾跟他说,德格加有一双巧手,会成为一名艺人的。后来,他在年都乎寺里出家,然后得到法号——久美。出家后,他一边读书一边学画, 画是跟曲旦大师学的。 现在的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桓贡是久美噶达之子。
在师父曲旦的言传身教及自己的勤学苦练下,久美掌握了热 贡艺术中的绘画、泥塑、堆绣、雕刻等多门技艺,尤其在彩绘唐卡和堆绣唐卡上独具天赋。他所作唐卡线条功夫很深,所绘人物鬓发丝丝紧扣,流畅飘逸。其代表作为19幅彩绘菩萨唐卡,并与久美尼玛合作,为隆务寺绘制四大天王像,为年都乎寺重绘弥勒大佛像。正如“热贡艺术四大天王”,坚守传统是他们身上最突出的特质,他们极其重视作画的神圣性,颜料的制作、调配都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过程。
关于久美,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久远的故事。20世纪40 年代,年都乎寺为了弘扬佛法,决定由本寺画匠用各种彩色绸锻剪贴制作一幅大型绸缎佛像。久美和另一位高手罗藏华丹担任主要技师,两人互不服气,决定各做一半来比试高低。制作大幅堆绣先要一块一块地绘出图案,再进行剪贴堆绣,分块完成后组合在一块白布里子上。他们俩各做一半,完成后将两部分对接在一起,居然 大小完全相等,尺寸分毫不差,好像出自一人之手,寺院里的僧人和群众看了无不称奇。
1980年10月,久美精湛的技艺得到了青海省艺术家协会的认可,将其吸收进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分会,成为热贡艺人中最早的一批协会会员。
1982年,久美为隆务大寺制作了一幅总面积达357平方米的大型“规固(绸缎佛像)”,那是隆务寺每年举行正月祈愿法会时使用的主要佛像。画面中的主佛是释迦牟尼像,这幅巨型堆绣唐卡高28米、宽21米。
1983年,久美为年都乎寺制作了泥塑弥勒大佛(高13米),和 《东方持国天王》壁画(高2. 8米,宽2. 4米),可以说是其壁画作品 的代表作,制作艺术巧夺天工,其图案复杂、设计精美、用色恰当, 是热贡唐卡艺术的精品。这一年,久美大师又为年都乎寺制作大型堆绣。那时候他已经63岁了,身患重病。为了做好这幅大型堆 绣,他让家人背着他到制作现场指导创作,他忍着病痛,用尽最后的心血,终于完成了这幅总面积288平米的大幅堆绣,为热贡艺术又添了一件巨制精品。1985年,这幅作品完成不久,久美大师就离开了人世。这位在热贡唐卡、堆绣艺术上发挥了承上启下 的关键作用的大师,走完了他淡泊而光辉的人生之路。
久美大师已经远去多年,但他创造的各类艺术精品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他在1980年为隆务寺大经堂前厅绘画的《四大天王》壁画至今保存完好,该画图纹细腻,色彩绚丽,佛像传神的慈悲佛眼,飘然欲飞的仙鹤祥云,威武凶煞的护神金刚仿佛活的一样。
为将热贡艺术发扬光大,一代代传承下去,久美在自己的四个儿子当中挑选了老三桓贡、老四智华进行精心培养,倾力传授自己的全部所学,并将他们送到其他热贡艺术名家那里接受热贡艺术 技艺学习深造。桓贡继承父亲的遗志,12岁开始从父学艺,自幼心灵手巧、聪明好学的他在父亲及多位热贡艺术名家的精心栽培传授下,很快就步入了热贡艺人大师的行列。现在桓贡已经是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热贡堆绣技艺首屈一指的大师。
桓贡的家里收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 年代末。他的父亲久美和著名热贡艺人夏吾才让、南科、尖木措、 更藏以及当时的青海省美协副主席孙书咏等坐在前排,后排是他们稍显幼稚的弟子:小夏吾才让、宗者拉杰、启加、斗尕等。经过多年的磨砺,当初的小徒弟们早已成为热贡艺术大师级别的人物, 而他们的徒弟也早已成为热贡艺术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