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热贡唐卡艺术家-斗尕
继1988年夏吾才让大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近 2〇年,2007年,斗尕和另外三位热贡画师共同获得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斗尕,1942年出生于唐卡之乡吾屯上庄一个唐卡世家。他从小深受同为唐卡画师的祖父索南丹巴与舅父以太的熏陶,对唐卡情有独钟。12岁的时候,斗尕因为家里的条件窘迫,舅舅就带着斗尕到循化都铎扎仓,给寺院画唐卡四五个月,斗尕就在那里跟着他修建泥塑像。年末回到家里学习读书,春季又到各处去修建唐卡和佛像。斗尕在舅舅即师父的旁边整整待了十三年多。
藏人认为最有天资和佛缘的男孩,都应该被送入寺院学经。 因为在藏族人看来,学经是一个人通晓智慧的最好方法。斗尕7岁出家人寺学经,并先后拜师于四位泰斗级的唐卡大师:才让端智、罗藏完代、英角和夏吾才让,在他们门下学习唐卡 的绘制。
在四位大师亲授指导下,斗尕的绘画设计、工艺制作、颜料配色等工艺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独立操作技艺日臻完善。作为几位大师的亲传弟子,尽得其真传与技艺精髓。
那时候起斗尕开始自己带徒弟,有时要带四十多个。然后去拉卜楞寺,在拉卜楞寺斗尕绘制了 34部佛本生故事的唐卡,后来又绘制了 37幅唐卡。那些唐卡说是班禅仁波切赐给他们的,斗尕就用德耶活佛管家的马车,把它们装在箱子里带到这里画完。34部佛本生故事有100多幅唐卡,斗尕画的是立体唐卡,我把它们组成了 37个立体唐卡,画了一年多,然后交给活佛。活佛那时格外欣喜,并且活佛还赐给斗尕丰厚的奖金和报酬。
自1982年起,斗尕先后带徒应邀前往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 32所大寺院从事唐卡绘画、塑造佛像和经堂彩绘等创作。诸多名寺,如拉卜楞寺、合作大寺、全杂寺、果洛拉加寺、都兰格日寺、同德后藏寺、隆务大寺等都有斗尕的作品收藏留存。
斗尕的绘画作品技艺精湛娴熟,画面构图严谨,运笔线条流畅, 局部处理得当,人物造型生动准确,色彩绚丽、画面鲜亮、富丽堂皇, 开创了当今热贡绘画艺术的新篇章。斗尕的唐卡“神匠”的美誉从此在藏区无人不晓,至今仍是藏人心中最具名望、最受尊崇的画师。
画从经中来。唐卡艺人必须熟谙经文,这是绘制唐卡的基础。 画佛像时必须严格遵循经文中描述的仪容比例,不能有丝毫偏差, 这是对佛应有的尊重,而且充满宗教仪式感的作画方式,使得唐卡的绘画技艺透着一股神秘与庄重的气质。斗尕大师笃信佛教,以法为上,以德为先。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待学徒十分严 格,要求他们必须每日诵经,每天清晨都要按当地习俗焚烧松柏枝 祭拜神灵,随后专心开始一天的唐卡绘画,四季无休。
作为藏区最具声誉的唐卡画师,也是现今仍在世的最为年长的(唐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斗尕大师从十几岁开始画唐卡,到如今的古稀之年,将近60年的绘画生涯,坚持对传统技法的极致追求和研究。他要求学徒以虔诚的身心、严谨的度量、精湛的技艺, 绘制纯净神圣的唐卡,弘扬佛法,普济众生。
1980年,斗尕及其他几位画师自发成立了民间热贡艺术组织一吾屯艺术协会,即今黄南州热贡艺术馆的前身,旨在弘扬传承热贡艺术。2007年,他又倡导成立热贡艺术协会。而今,他潜心于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最大的心愿仍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培养一些唐卡画师,希望热贡唐卡不仅后继有人,而且新一代的画师每一笔一画都是传承热贡画派精髓的技法,每一幅作品都是对 佛法更深一层的理解。
斗尕绘制的唐卡,运笔纯熟流畅、艺法精湛人微,既谨守《度 量经》的规制,又用色新奇、自成一格,画面简繁相济、造型生动饱满、明丽堂皇,极具庄严。自相继获得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2007年,65岁的斗尕出任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和青海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委员。奥运会前,斗尕还出任吉祥奥运中国热贡唐卡艺术集萃专家顾问。2008年,在首届青海省国际唐卡艺 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他创作的《释迦牟尼画传》获得“特别荣 誉奖”。
他的代表作品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 《莲花生大师》《释迦牟尼画传》《大威德金刚》《黄财神》《千手观音》 等,绝大多数为藏传寺院、印经院、活佛以及高僧大德所收藏。
所有种类的唐卡中,黑唐的绘制难度是最大的,落笔不可修 改。因而能否画好黑唐,最能体现一名画师的功力。不是所有画师都能驾驭黑唐,精品则更是难得一见。珍藏于隆务寺的斗尕大师的黑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和《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中,人 物众多,笔法繁复,满幅毫无留白之处,是难得一见的心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