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热贡唐卡艺术家-夏吾角
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遗产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藏传佛教热贡艺术之乡,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夏吾角远近闻名。夏吾角是一名泥塑师,从事泥塑事业已经有38年了。之所以要学这门技艺,是因为其父亲就是一名泥塑师,他不仅会雕泥塑,还会画唐卡,这门技艺是代代相传的,传到夏吾角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了。泥塑这门传统技艺就是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到夏吾角11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就把给寺院或是给村里经房的泥塑拿回家里。夏吾角也是一边上学,放学后就跟着父亲学习技艺。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去往各个寺院雕泥塑,像青海的塔尔寺、果洛的拉加寺、甘肃的拉卜愣寺还有四川等地各大寺院。
父亲去世后,在隆务寺的卡索大师,和英杰加的大师的悉心指导下,曰复一日,夏吾角的技艺以及塑神像的经验便更胜从前了,慢慢地就又收了一些徒弟,十年前就已经有十多名学徒了。
出生在泥塑世家的夏吾角,擅长泥塑,是家族泥塑工艺的第五代传人,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遗产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在热贡,藏传佛教是人们普遍的宗教信仰,泥塑工艺大部分用于佛教和神庙供奉造型,是佛教寺院的主体艺术。当时比较出名的有加措大师,他也是一位泥塑师,还有罗藏尼玛大师、夏吾角的老师英杰加等,这些都是僧格雄非常优秀的泥塑大师。那时候僧格雄上村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学泥塑的,而现在泥塑家则是越来越少了。因此,为了将这门技艺很好地 传承下去,夏吾角便产生了设立泥塑学校的想法。
每尊佛像都要经历选土、砸泥、雕塑、抹压、上色、描金、塑莲座等工序,并且按照“三疏一经”(佛像影量经,绘画度量经,身影量佛像)的规范造像。比如药师像,在原料方面需要用到各种药材,像六种良药还有绿松石、珊瑚、青金石、珍珠 等,将这些珍宝磨成粉末状和在主原料泥中塑成,所以才称之为药师像。传说释迦尊者像是由帝释天和大梵天作为施主,从工巧天的心膛射出异光形成的,之所以将其视为十分重要的神像,原因就是不仅要在原料中加入七大宝石作为主料的泥,还必须是红土,紧接着就要上金,之后便要装藏。在装藏的时候就要装主轴,主轴就好比是神像的心脏,在主轴上按神像的各自的密咒,分别写在主轴的东西南北四处,在主轴的中端也要写上相应的密咒。 在主轴上写密咒的时候,就要以它的顶端和中端作为基础点, 再将需要写的各个部位给分开,要在主轴上写好所有的密咒。 装藏的时候也是一样,先是头部、颈部、上部、下部,消除孽障、 吉祥征兆的有莲花咒,还有心咒等。上部装藏就是神像的心脏咒语,是施主们在装藏和祭祀的时候,表达自己心中所愿 候的祝词。在神像的脚掌心有一环形图,象征着财源广进,再用交杵金刚合好后,请活佛开光,一尊神像才算圆满完成。装藏仪式主要是为了明心,只有装藏后的神像,人们供奉或是向神像跪拜的时候才会明心见性,看到佛性,才有功德,装藏仪轨就是这样的。
泥塑必须以藏族经书上的佛教图案为蓝本,佛像手势、服装、 面部表情均不可更改。要塑一尊佛陀像,就要从神像的尺度入手,要将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许——塑完整,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不能随意塑。汉地有汉地的塑法,像印度、尼泊尔、拉萨还有 贡等地都具有各自的雕塑特点。即便如此,不管是哪个地方, 在塑佛陀或是其他神像时,只有认真依照尺度进行雕塑,塑出的神像才会符合标准。
为了将泥塑工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2005年8月,夏吾角成立了青海仁俊热贡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泥塑生产,凭着精湛的泥塑技艺,他的客户遍及中国甘肃、四川、香港、台湾以及尼泊尔、 阿姆斯特丹等地。
20多年的从艺实践,夏吾角的技艺可谓炉火纯青,作品人物造型生动传神。他还多次受邀赴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 北京、上海、尼泊尔等地创作各类泥塑数万余尊,作品深受各界人 士的广泛赞誉,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慑人魅力。
在塔尔寺大经堂内的宗喀巴大师雕像就出自夏吾角之手, 在青海省藏文化馆中也有他的作品。不仅如此,夏吾角的作品如今已传至欧美各国。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热贡泥塑艺术,夏吾角每年都招收20 多个学徒,传授徒弟技艺的同时,包揽了徒弟们吃住的一切生活费用。2010年6月夏吾角被授予“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现任同仁县热贡艺术协会常务理事。